在本轮中美对决中,小小的芯片成了决定大国博弈胜负的关键。美国从2018年10月发起对福建晋华的断供打压开始,已经连续六年升级对华芯片管制。
特别是最近美国商务部出台的“1202规则”,不仅将高端存储芯片列入出口管制,甚至连相关软件的安全密钥也有可能遭遇断供危机。
然而,让人感到意外的是,面对全面打压的“1202规则”,我们竟然选择了“主动脱钩”。
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、半导体行业协会、汽车工业协会、通信企业协会12月3日发布的呼吁声明,今后“四大行业”将会谨慎购买美国芯片。那么,我们究竟有什么底气呢?
“四大行业协会”的声明内容基本一致,我们只需要分析一下互联网协会的“不买理由”,就能搞清楚这件事背后的逻辑。针对美国商务部出台“1202规则”的做法,中国互联网协会作出了三点评价。
第一,老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按照互联网协会的观点,美国商务部连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,已经损害了美国芯片企业在华利益。今年前10月我国芯片进口金额高达22419.8亿元,相比去年前10月大幅上涨15%。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,以硅谷为首的美国资本集团一定不会甘愿放弃。
第二,美国芯片存在安全威胁。按照互联网行业协会的观点,频繁升级出口管制的美国芯片已经威胁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安全、稳定、可持续发展。
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一款进入互联网核心基础网络的美国芯片,某天突然因为美国升级出口管制成了“绝版商品”,一旦这款新品出现任何问题,企业很难低成本解决网络维护问题。
第三,美国芯片存在替代方案。不买美国芯片用什么芯片呢?按照互联网行业协会的建议,相关企业应该积极采购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替代产品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互联网协会还鼓励企业采购内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生产的芯片。
那些担心东大会“关起门来过日子”的朋友,显然没有读懂官方声明的这层意思。
从以上三条来看,我们“主动不买”的核心目的不是抵制美国芯片,而是利用我们庞大的市场需求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。如果将来我们的数万亿元芯片进口订单没有一笔流向美国市场,你觉得白宫政客该有多着急呢?
无论是被动管制,还是主动不买,都会产生比自由贸易更高的交易成本。很多朋友可能会担心相关企业因为这次中美芯片贸易战业绩受损,从华为的发展经验来看,这种担心纯粹是杞人忧天。
你有没有发现从打脸雷蒙多的Mate 60,到惊艳全球的“三折叠”,再到最近发布的Mate 70,它们没有一个是主打芯片性能的“跑分怪”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华为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这三款旗舰机的芯片参数,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“7纳米”“5纳米”“多重曝光”统统是媒体评测机构的主观臆断。
虽然“麒麟芯片”的神秘面纱至今没有被华为揭开,但是这并不影响这家民族企业涅槃重生。根据来自上海清算所的数据华为前三季度净赚628.68亿元,净利润率高达10.7%。要知道2019年华为刚被美国列入“实体清单”的时候,这家企业的净利润率仅为7.3%。
华为涅槃重生的例子告诉我们:科技创新并不只有芯片。就像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,他们虽然没有像欧美车企一样的发动机、变速箱等核心技术,但是电池、电机、自动驾驶也完全能够获得消费者的支持。或许我们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,但是凭借其他领域的创新突破民族品牌一定可以继续发展。
除了那些AI、云计算等高端领域确实离不开进口芯片,普通消费者完全有能力支持国产芯片。大家之所以担心芯片贸易战影响自身利益,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国产芯片缺乏性价比。为什么采用国产芯片的电子产品反而更贵呢?
首先,高昂的研发成本需要消费者买单。就拿华为来说,今年前三季度这家企业的研发成本高达1274.1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21.7%。在美西方持续升级出口管制的影响下,国产芯片企业需要承担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,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包含到品牌溢价里面。
其次,快速迭代的行业规律也降低了性价比。无论是汽车,还是手机,都很少有超过一年不换代的情况,你现在买的新款电子产品,可能半年后就成了性能缩水的老款货。芯片每一次迭代升级都会产生高昂的淘汰成本,那些想“尝鲜”的消费者必须为此买单。
最后,有限的销售规模也是重要原因。就拿手机芯片来说,目前绝大多数国产自研芯片都处在“自产自销”的状态,没有一家企业会把自己研发的芯片卖给其他同行。虽然这种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品牌溢价,但是单凭一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很难达到大规模量产的低成本水平。
像高通芯片这种全球各大手机厂商都在使用的芯片,它的成本就会大幅低于任何一款国产自研芯片。不过支持国产芯片绝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,如果你不愿意为采用国产芯片的产品多掏钱,还谈什么“爱国消费”呢?
中美芯片大战已经全面升级,国家已经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科技战争的准备。
就像当年“口罩”特殊时期的政策一样,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都不是难事。只要大家勒紧裤腰带支持爱国消费,国产芯片企业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。